冷门书库 - 高辣小说 - 工业之动力帝国在线阅读 - 第244章 选择

第244章 选择

    梁远以手支膝,靠坐在湖边一棵极为茂盛的大树下,凝视着指间香烟袅袅升腾的雾气,任由冲破了理智束缚的回忆在脑海中肆意翻腾。

如果水倒流,

落叶飞回枝头,

还有多少爱人到白头。

如果水到流,

一切可以从头,

还有多少眼泪不再流。

有多少落叶被风吹走,

多少青春不回头,

有多少梦想随波逐流,

滚滚向东游。

为何看不透放开你的手,

以为还有…………。

前世和陈倩分手后,那首听过了无数次的仿佛就在梁远的耳边回响。

陈倩的家位于盛京东南方向清远市,假如晴技改后东北机车厂的冶炼设备十分先进,但在车厂引进大型真空炉之前,朱立国所有的新材料配方都是在清远特殊钢做的大规模试验。

为了保持数据和开发经验的一贯x"/>,朱立国获得10吨的真空炉之后,和清远特殊钢之间的合作也没有中断,相当一部分金属配方实验依旧在特殊钢进行。

清远和盛京之间的距离极为接近,在梁远上一世,横贯盛京的东西快速干道完工之后,从盛京市中心到清远市中心只需要五十分钟的车程。对于共和国国内司空见过的大型城市来说,两市之间的行程大约和市内跨区所消耗的时间相差无几,两个城市完全可以当成一个城市来看待。

我在躲避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这些还未发生的事情还能算做记忆么?有嘉嘉守在身边应该没有遗憾了。有些事情或许连开头都不会诞生。

也不知道香格里拉酒店修好之后,拿着望远镜站在顶楼能不能看到目前清远市在地平线上的隐约轮廓?梁远的脑袋里无数的念头翻滚不休。

大概这就叫咫尺道。

少年班在正式选专业之前,将进行三年的预科教育,在这三年里所有人在巩固高中课程和学习部分大学课程的同时,要接受较为全面的理工科教育,从物理到化学,从数学到生物,学员们可以在数门功课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于三年后直接转入本硕连读。

“我对低温物理学没兴趣。”王蒙蒙干脆地说道。

“我听我爸说南湖科技园新一代芯片已经投入研发,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这个时候新芯片就能流片成功,那时候我爸他们研发的医疗影像系统就能突破数据处理的瓶颈了,我想,我以后很可能会被我爸和我妈强迫拉进他们那一摊业务里的。”王蒙蒙十分不确定的说道。

王蒙蒙的双亲王岩和纪晓檬都在东大从事嵌入式处理器的开发工作,早在梁远创立远嘉之前,两人就已经开始了医用ct控制系统和影像处理系统的研发,就算没有梁远c"/>手,历史上东大校企——东软旗下的东大数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也是共和国唯一一家可以生产医疗、工业用ct的大型企业,不过当年共和国自身g"/>本没有投入应用的工业处理器存在,东软的核心技术只能建立在日本硬件的基础之上。

在九十年代中期,虽然东软自研的多层螺旋扫描ct率先打破了国外医疗检测设备天价的垄断局面,但限于东软高层浅短的战略眼光和共和国对东北重工业基地较为僵化的经济政策,在步入新世纪之后,东软在同华为、中兴等新兴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败北,最终偏居一偶,终究没能成长为医疗产业的国际化巨头。

前世梁远毕业那会,凡是在东软独立负责过开发项目的技术骨干,除了极少一部分,剩下的几乎都被华为、中兴等企业用高薪挖走,东软被it界人士戏称为全国技术主管后备队。

上一世东软的第一桶金来自九十年代初期日本企业的软件外包,而此时梁远早就把东大弄上了历史岔道,哪里还能等日本企业来整合东大的计算机人才。

虽说限于科技园没有高端工业处理器的产品线,梁远暂时还没大规模的折腾,但基础x"/>的合作工作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进行了,从最初简单的遥控器相关电路优化,到铁路信号系统的定制开发,从港基集电部分子项目外包,到双方讨论成立合资企业,远嘉和东大的合作一直在持续加深。

“胖子,宋飞,你们两个有什么打算?”王蒙蒙问道。

“南极太冷了,我可不想继续我爸的工作。”于文杰下意识的缩了缩大脑袋。

于文杰的父亲从事地球物理方面的相关工作,每年都要跟随共和国的南极科考队在极地呆上数月。

“我可能会去数学系吧,或者和蒙蒙一起研究编程也不错。”于文杰说道。

“暂时还没想好,我打算今年慢慢考虑,实在想不出来,明年选专业时投硬币决定去学什么好了。”宋飞十分不着调的说道。

最近不是梁远的宿舍值日,等梁远藏好了“粮草”收拾好了书包,四人一同离开了教室。

站在通往宿舍和学校大门的三岔路口,梁远停住了脚步,说道:“蒙蒙、胖子……,你们几个回去吧,我今天不回宿舍了,我妈这这几天随时能回来,我得在家里盯着答应你们的事情啊。”

“好,我们先回去了,还有小远,磁悬浮那件事也别忘记问了。”王蒙蒙补充道。

梁远点了点头,挥手和三人道别,拐上了通往学校正门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