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库 - 耽美小说 - 牧神的午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3

分卷阅读43

    去遛狗啊?"

"是啊!这俩小东西可是我们家的宝贝儿,天天伺候它们能把人累个半死。"中年妇女边答话边往上走,声音并没有什么异样,待走到齐歌和于睫的面前,她那张笑容可掬的圆脸更是清楚地昭示出对这俩人的好感。

于睫看没出什么情况,暗自长出一口气,露出一脸谄媚地微笑,对中年妇女说道:"这么晚了,您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那女人嘴上应着,脚却一步不挪,只拿一双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们,看完一个看另一个。

齐歌被看得心里直发毛,偷眼看于睫,也是一脸的不自在,表情呆呆的。

"你们......"那女人指指于睫手上、齐歌后背上的小提琴,说,"你们是......搞艺术的吧?"

于睫虽然对"搞"字一向不大喜欢,还是讪讪地应了:"呃,我们俩都在乐团拉小提。"

"啊哟!真好!真好!......"女人笑嘻嘻地,羡慕地,念着"好"上楼了。

俩人进了屋,于睫也不说话,径自去换衣服。齐歌跟在后头追着赔不是:"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在外头手脚不老实......"

听他这话说得好象自己是个小偷,于睫心里憋着笑,脸上却不动声色,换好衣服走回客厅。齐歌追上来,抢到咖啡机跟前说:"我来我来,我做一杯爱心咖啡给你赔罪。"

于睫坐下来,翻着CD小声嘀咕:"真够rou麻的。"

齐歌撇撇嘴,不再出声。咖啡机嗡嗡地响,研磨咖啡豆的香气伴着渐起的音乐,在房内如水般缓缓地流淌、蔓延。

趁从冰箱里拿淡奶的机会,齐歌偷眼看向于睫,想揣测一下他是不是真的生气。翻看CD的人恰好也抬头看他,俩人的眼光立马搭上。

"看什么看!"于睫严厉地斥责。不只一次跟齐歌说过,在外头别太腻,他就是不听,这次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一定要让他吸取教训。

齐歌也不是没脾气的人,拿起一罐"三花"气呼呼地往咖啡里倒,嘴里反驳说:"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

于睫被噎,也有点担心齐歌娑了气,又抬头偷偷看过去。巧的是齐歌也正从眼角偷看他。俩人的目光再一次对视?br>

"看屁啊!"齐歌窥探出于睫眼神里蕴含的担心,有些得意忘形。

于睫已经不再掩饰笑意:"是啊,我就是在看‘屁',你有意见?"

"怎么说话呢?有长我这样的屁吗?"俩人之间的嘴战一向是胜负各半,齐歌不再计较,把咖啡端给于睫。

于睫尝了一口,又把咖啡杯放回他手上,故作严肃地说:"我要的是咖啡,不是巧克力奶。"

齐歌低头看那杯颜色呈乳白色的咖啡,不禁傻笑。刚才加奶精时只顾分心与他斗嘴,手上没了准头儿,多加了几倍的奶精。

于睫看他不动,瞪眼道:"怎么?不服气?不信你自己尝尝......"

"不信,让我尝尝......"齐歌放下杯子,张牙舞爪地扑过去抱住他。

"别......我错了......我没看屁,看的是人,是帅哥......"只是几句含混的假意讨饶,很快就演变成一场甜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错了"三个字成了他们之间出现最多的一个词,一天总要说它几遍。其中道歉的成份越来越少,更像是只有他们二人才明白内在含义的术语。

对与错,原本是对立的,中间泾渭分明。一旦两个人开始相爱,感情就会像粘稠剂一样混沌了他们之间的对与错。

因此,相爱的人很难争辩出谁是谁非。若真想把情侣之间的对错弄得像小葱拌豆腐似的一青(清)二白,势必要撕裂混于其中的感情。

既是这样,先说"我错了"的人,并不是真的错了。他只不过是往两人之间的感情里又加多了一点粘稠剂。

第二天没有演出,俩人正点上下班。

他们小区附近有个自由市场,下班高峰时生意特别好,挤满了顺便买菜回家的小区居民。

齐歌和于睫家里不开火,多是叫外卖或是吃食堂。虽然不买菜,他们往往也要在菜市场堵上半个多小时,很是郁闷。

齐歌是个急脾气,车子开不动人就上火,人一上火就把车开上了自行车道。

于睫急了:"你干什么?刚过来的路口可一直都有警察盯着呢!"

齐歌鬼笑着打开右转蹦灯:"右转弯的车可以借道。我又没违章,怕狗子干嘛?"

车子闪着右转向灯顺利地在自行车道前行,到路口车流渐稀处,突然变灯驶入直行汽车道。

省去了堵车的时间,他们比平时早到家半个多小时。把从餐厅带回来的菜装盘上桌,俩人美美地吃了一顿,联手在厨房洗碗的时候,已有些春心激荡。

回到客厅,于睫去沏茶,背后传来熟悉的。这么多年了,这首曲子仍对他们有着一如往昔的魔力......

门铃响起的时候,两人正吻得不可开交,本想充耳不闻,但是门外的人却异常地执著。刺耳的铃声楔而不舍地响着,屋里衣衫凌乱的两个人几乎吐血。

齐歌理好衣服坐在沙发上喘粗气,于睫无奈地去开门。

"我老早就从楼上窗户看见你们回来了,估摸这会儿你们也吃完收拾完了,就带着一家人过来看看。"楼上新搬来的女主人爽朗地说着话,大咧咧地进了门。

吃完收拾完可还有要事没办完啊!齐歌心里默念,气得差点翻白眼儿。

平时只容纳两个人的家突然多了三位不速之客,客厅都显得狭小。以致齐歌不得不把长沙发让给他们,自己坐到一旁的单人沙发上。

李夫人很健谈,几句话就把自己家的情况介绍清楚。

李先生李夫人原先都是工人,厂里一位工程师出国时把爱犬交给他们照顾,谁知一去不回,夫妻俩白捞一条狗。

他们本想当个玩意儿养,可是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于是就托人打听想卖个好价钱,谁承想那竟是一条价格昂贵的纯种红色贵宾。

还是得说李夫人有好记性又有经济头脑,适时地想起小报上报导的宠物大赛,还有那高额的奖金,当下决定狗不卖了,自己养。

不出一年,李夫人带着经心伺候的摇钱树和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去了香港,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