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库 - 言情小说 - 清穿之败家福晋的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9

分卷阅读269

    谁的拳头大,谁才是老大!

康熙二十四年,朝鲜边民越境,伤及驻防协领,康熙震怒,遣使入朝鲜李氏王朝问罪,牵扯其中的官员、民众,都被处置,杀的杀,流的流,还逼得朝鲜国王都要口头谢罪,而这并不算完,依旧是处以两万两。朝鲜大臣上书抗辩,又被康熙降旨抓捕,令朝鲜重处。

那时候的康熙,真的是雄姿英发,锐不可挡。

九阿哥思考了一日一夜,再见嘉淑时,脸上就露出了笑脸。

“爷,这是觉得可行?”

嘉淑见九阿哥喜滋滋的模样,就觉得有戏。

九阿哥嘿嘿笑,道:“可行,爷已经想到了办法!”

“什么办法?”

“咱们雇人,先雇佣一批人,让他们出海去种地,然后呢,再把地给他们,收购他们的粮食,让他们看到发财的希望,然后,他们自己就会丢开这里的田地!”

九阿哥不愧是老jian巨猾,jian商一个。

他将人性揣摩了个透。

嘉淑想了想,道:“爷难道就不怕这些人在海外赚了银子,再回来住?”

“怕什么?回来难道就能赚更多的银子?而且,爷早就想过了,海外的地,如果他们不能持续耕种,爷就收回!”

九阿哥当即将他的一套思路讲给嘉淑听,而听了九阿哥的讲解,嘉淑怎么都觉得,这一套就是西方殖民的那一套呢?

不同的是,大清的用户不需要自己去开拓殖民地,一切都由九阿哥cao办,相应的,农户们跟九阿哥签订一份协议,在履行了协议的基础上,他们想怎么折腾,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那当地的土著,爷是怎么打算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九阿哥眼睛一翻,“听话的话,就让他们帮着干活,不听话,统统抓了去挖矿!”

嘉淑忽然觉得自己很有罪恶感,似乎不经意间把九阿哥心底的恶魔给放了出来。这要是让九阿哥这么折腾下去,奴隶贸易什么的,估计也会很快出现在大清吧!

不过,嘉淑也只是感慨了一番就把这事儿放下了。

在这个大航海开启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若不想挨打,就只能去做打人的人!

这个时代,各民族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竞赛,落后者注定要被奴役。

杭州城,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继九爷的疯狂收货,千船出海的壮举后,九爷开始招工。要求不高,会种地就行,拖家带口也没关系。

与此同时,九爷也发出了更凶猛的收货讯息。

这一来,不少的地主都红了眼,种粮食赚不到多少银子的,既然丝绸这么赚钱,那就种桑树,养蚕。

两相一折腾,大批的人就上了九阿哥的贼船,被送出海。

因为事关重大,九阿哥就和嘉淑亲自坐镇,随船回转东瀛,也顺便去看看乌库、戴梓等人现在怎么样。

东瀛各岛上,顿时增加了不少的大清农户,开荒种地。

九阿哥为了让这些人安心留下,不但提供免费的口粮,还特别表示,前三年,他们的种地收入都归自己,还另给工钱。

随着大清的农户大量进入东瀛,东瀛人急了,东瀛王室求见九阿哥。

九阿哥自然是好生安抚了东瀛国王一番,表示这些人只是他雇佣来种地的,不会永久居住。

东瀛国王哪里肯信?

九阿哥就让人取了跟这些农户签订的协议出来,这才把东瀛国王给打发了。

“媳妇儿啊,这事儿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九阿哥恍惚觉得,他的移民策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若是当地人抗拒,必然会爆发冲突的。而郁闷的是,他的手里可没有这么多的兵力可用。

“那就让农户们自己保护自己呗!”

嘉淑微微笑,道:“给他们武器!”

“把淘汰下来的火枪,还有弹药交给这些人,找专人统计持枪人数,弹药数量。”

“不行!”

一听嘉淑的话,九阿哥就瞪眼了,“这都是汉人,他们若是有了枪,岂不要天下大乱?”

“爷,汉人就不是咱大清子民了吗?如今,满汉一家呢!您又何必拘泥于这些?再说了,满汉通婚已经早就有了!”

“媳妇儿,话是这样说,但火器不能传下去,爷,另想办法!”

九阿哥这次却是一点都没给嘉淑讨价还价的余地,坚决拒绝。火枪,如此大凶之器,必须严格控制。

嘉淑幽幽一叹,也不再多言。

九阿哥在担心什么,嘉淑还是能猜得到的。

火器,若是用来刺杀,真的是防不胜防。大清境内,反清复明的人,依旧是在时不时地搞事,若他们掌握了火器,必然是要出大乱子的。

☆、第280章奉旨拿九爷

东瀛岛上,九阿哥正在发愁怎么才能免了可能爆发的冲突。毕竟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他现在代表的不是朝廷,没有足够的兵力做到强势压制。

而在同一时间,苏州织造李煦也将一份秘折送到了康熙手上。

秘折上将苏杭一带的事情详尽上报,其中提到最多的的自然是这位九爷。

百姓不种地,都去种了桑树养蚕。更有不少的农户被这位九爷招募,拖家带口乘船出海。

李煦很尽责地提醒康熙,若继续这样下去,大清的粮食怕是要出乱子。

九爷是谁?

李煦没查出来,唯一查出来的就是九爷的背后是五阿哥恒郡王。

五阿哥人在何处?

正跟十三阿哥在海上漂着呢!

那么,这位九爷做的事情,五阿哥知情不?从时间上来推断,五阿哥应该是不知情的。难道是奴大欺主?

康熙看着李煦的折子,当即将太子等人召入宫中。

“皇阿玛,此人不能动!”

太子听了康熙说的情况,倒是一眼看中问题的关键,“先前,千船出海,应该也是此人所为。此事,五弟应该也是不知情。但若动了此人,苏杭必乱!”

“那些农户、地主大范围种植桑树养蚕,可都是跟这位九爷签了协议,由九爷负责收购。若是朝廷拿了九爷,这份损失,谁来承担?”

“理亲王,若不拿了这人,苏杭之事,一旦蔓延江浙,总不能让百姓们吃桑叶啊!”

户部尚书凯音布坚决认为,必须拿了这人,拨乱反正。

“而且,这位九爷看,可不单单是订了丝绸,茶叶、瓷器,他都定了不少!”

“这股风气,若是不刹住,到时,大清危矣!”

户部,掌天下钱粮。这民以食为天,光有银钱,没有粮食,银钱能吃吗?凯音布也是被康熙四十年京中缺粮给吓到了。

“皇阿玛,不知这人跟苏杭用户定下的协议,可有?”

四阿哥沉思片刻,忽